年轻人,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
1
前段时间美国有一段话在网上特别流行:
"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节奏。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
在自己的时间里,一切都准时。
"
2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儿,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
它似乎是一个大家遵从已久的共识。通过多年观察,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个通俗的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主要研究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转变。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发展八阶段理论,将人的一生按不同的年龄段分成八个时期(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春期,成人早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
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要面临和克服现阶段的挑战来成功到达下一阶段。而未完成现阶段的挑战将对未来造成极大的影响。
比如,20至39岁属于成年早期,需要获得和经历的就是亲密感与孤独隔离(intimacy vs. isolation)。
这是一个巨大的命题,包含着亲密关系和其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恋人,家人,朋友,工作,等等等等。
在哪个地方,和谁,做些什么,从而获得亲密感,归属感,以及之前的阶段需要完成的自我认知,自主权,信任等,这是埃里克森在上个世纪得出的人生二十到四十岁的任务。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强调的对多样性(diversity)的包容,使人们对幸福感和成功的定义不再单一,大家也都开始有各自不同的追求。
也正因为如此,不按照社会既定规律来活着的人,在其他人眼中,或许是和多数人不一样的,偏离正轨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重要的是自己觉得是否合适和开心。
3
越长大越会发现,各种话题中总是反反复复出现“自己”,“其他人”,和“社会标准(social norms)”之类让人心烦又难以避免的字眼。
就好像成人之后,“别人家的小孩”依旧变着法儿的出现。曾经是他人口中的“别人家”,随着成长,慢慢内化成自己脑海中的声音,不断地提醒着,重复着恼人的“谁谁谁…”。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在意所谓的“其他人”和“社会规范”?
4
社会学家指出,社会规范是人们共同认可及遵守行为标准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些标准是一般人认为“对的”且“应当”加以遵守的。
一个人如果想要加入一个新群体,就需要学习这个群体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Ta才能被这个群体所接受和认可,而打破规范的人则会在群体中受到孤立。
如果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就是一个既定社会标准的话,那么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如果不遵循这个准则,面临的就是被这个社会孤立甚至抛弃。
而根据社会学,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害怕孤独,需要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密感。为了避免可怕的独居生活,人们只能学会某个群体的规则从而生存下去。
5
学习社会规范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到不曾注意的过程。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但是什么样才是不大声说话呢?
聪明的我们仔仔细细观察妈妈说话的音量就迅速地知道原来这样说话就是不大声说话。模仿了之后,妈妈就会说,这样做才是妈妈喜欢的好宝宝,其他人也都会夸,真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小时候,妈妈就是我们用来参考什么样才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参照物。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又用同样的方式,把老师,同学,朋友,同事,甚至明星idol当作参照物来确认自己是否“正确”。
这就是社会学中的参照群体理论(Reference Group Theory),人们受到从属或追求的群体参照力影响,从而学习社会心理态度和行为。
其实,那些让我们眼红又痛苦的“其他人”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帮助我们学习并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的每个人。
然而潜移默化后,我们逐渐依赖这些“其他人”来判断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学习,工作,恋情,婚姻,理念,价值观,等等等等。
也因此,“其他人”们得以耀武扬威地出来评判甚至指责我们所做决定的合理性,以及我们的自我价值。
“别人一毕业就找到500强的工作了。”
“谁谁谁25岁就结婚生孩子了。”
… …
这些杂音,甚至是导致我们不快乐,焦虑,迷茫的噪音其实来源于我们自己。
作为人这种动物,我们需要“其他人”们来学习,参考,从而融入我们想去的群体。而作为“我”这个个体,我通过拒绝一些“其他人”来做我自己。
没有所谓的领先和落后,也并没有听见,看到,和想象中的“其他人”。有的只是此时此刻和我们自己。
编辑|Ariel's Tail; Yy.C 排版|M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属于iWanna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iWanna心理干货
身份优势项的转变与跨文化适应 | iWanna海外心理咨询师养成记VOL.9
“爱你,好了挂了” ——咱能好好聊天吗?! | iWanna家长说
玻璃心与橡胶心:拥有弹性的心理才能拥抱更无尽的人生 | iWanna说心理
“你这么年轻,有什么可焦虑的?” 解析quarter-life crisis | iWanna说心理